【親子關係】黃重光醫生:父母不快樂會跨代遺傳給子孫 呼籲強化為人父母之道及精神心理健康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09/01 12:15

最後更新: 2023/09/01 12:18

分享:

分享:

父母不快樂、經常吵架,會影響下一代也成為不快樂的人。(iStock圖片)

黃重光醫生在多年的臨床工作接觸的求醫者中,看到一個普遍的現象,是不快樂的父母,會令子女成為不快樂的小孩,他日組織家庭時也成為不快樂的父母,跨代傳下去。

他20年前曾接觸一個個案,陳先生是一家四口,兩夫妻是教師,有兩女。陳先生的父親並不快樂,而陳先生也自己負能量很多,從不言笑,陳太也感到很大壓力及壓抑,兩女很害怕父母的脾性,經常偷泣,一家關係並不融洽。

隔代不快樂

黃醫生指這是典型的現象。「今天不快樂、有心理困擾的小朋友,若得不到改善,長大後會成為了有心理困擾的成年人,若有下一代,自己便成為有心理困擾的父母,照顧小朋友便會出現很多問題,不懂得照顧,用錯方法。如是者,不快樂孩子的現象便一代一代傳下去。」

最新影片推介:

他認為坊間很少思考這問題,但對家庭關係,以至社會整體精神心理健康,是極需要正視。因此,父母之道教育與強化父母的精神心理健康,必須同步進行,使我們得到一舉兩得的效果。

收千份問卷分析4大迷思

一直關注精神健康、臨床和培訓工作的黃重光醫生,於今年7月12至25日進行了「你是輕鬆、快樂、成功的父母嗎?」的網上問卷調查,旨在協助香港巿民反思有關父母之道的最重要觀念,以及自我評估在培育子女上的做法和壓力水平,成功收回了1,185份有效回應,他總結有4大迷思:

迷思1:在子女成長過程中,心理上最需要的不是愛是甚麼?

99%受訪者認為,在心理上子女最需要父母給他的是愛。黃重光醫生解釋,這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傾向不斷付出,認為愛先於一切及大於一切,卻忽了親子關係中還有更重要的基礎元素——安全感,也是最大盲點。

他指,安全感其實比愛更重要。父母與子女相處必須先讓子女感到安詳,他們才會打開心窗,接受父母的愛。若父母不能為子女提供足夠的安全感,便會激發他的避險本能,造成父母愈愛子女,子女愈想逃避,親子關係愈差的遺憾後果。

「有媽媽為全心全意教仔女,索性把工作辭掉,但與仔女日夜相處,摩擦反而增加,令彼此關係不融洽,子女的情緒行為也變差。」所以在沒有安全感的關係基礎上,愛走不進子女的心,甚至會令子女反感。

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,家長能以身作則,子女在不知不覺間模仿其價值觀、待人處事。(iStock)

迷思2:不要輸在起跑綫,還是要贏在起跑綫?

八成半以上訪者比較認同子女「不要輸在起跑綫」,黃醫生解釋這反映大部分父在培育子女上的考慮及安排,主要出於擔心子女會被別人比下去的負面想法或心態。

他認為正確的想法是「要贏在起跑綫」,因為人的大腦有無盡潛能,即使子女在各方面的起跑綫比較低,只要父母能夠培育他盡展大腦的潛能,有機會贏在起跑綫。

迷思3:子女「應該做的不做,不應該做的卻去做」?

約六成半受訪者為子女「應該做的不做(保持良好生活習慣、學習、自理),不應該做的卻去做(夜睡、只顧玩樂)」,黃醫生解釋,這反映子女的行為與父母的期望之間存在落差,意味著子女的生活方式可能已出現了更深層次的問題。

他引述世衛研究結果顯示,生活方式是單一決定身心健康和生活質素的最重要因素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迷思4:子女必然會出現反叛期或反判行為?

八成以上受訪者傾向認同,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反叛期或反判行為。黃醫生指,受訪者未必知道所謂的「反判期」並非來自子女本身,也沒有必然性。輕鬆、快樂、成功父的一個特徵是他們不會覺得子女有反判行為,因他們能夠與子女維繫良好親子關係,並對他發揮正確和有效的潛移默化作用,因此子女不會出現對抗父母的行為。

父母對子女應多給予正面肯定,對子女說「Yes」多於「No」。也需要去學習進修,因此參加相關講座和工作坊、閱讀有關書籍等,沒有「速食法」,有正確觀念和做法,對成為輕鬆、快樂、成功的父母尤其重要。

他說成功的父母都是做得輕輕鬆鬆的,他們令子女感到有安全感,彼此有良好的親子關係,作為子女好榜樣潛移默化,子女的大腦和精神得到正常發展,就事半功倍。

記者:周美好